标签: 故意杀人罪

老年人犯罪的杀人手段是否特别残忍,决定其是否判处死刑!

, , , ,

刑法修正案(八)新增规定:“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,不适用死刑,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”。也就是对于老年人犯罪的,原则上不适用死刑,但是没有绝对排除死刑。这一立法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在于彰显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。司法适用上对于在哪种情况下可以适用死刑的认定,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空间。这篇文章主要是用以厘清上述规定中“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”的范围。

阅读更多

刑事审判参考第475号:颜克于等故意杀人案——“见死不救”能否构成犯罪

, ,

本案三名被告人抓小偷时,将小偷追赶至河边货船、后跳入河中,三被告人目睹周在水中挣扎,明知此时周有生命危险,却不采取救助措施,最终发生了周溺水死亡的结果,其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。
阅读更多

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六批指导性案例(第20号-第23号)

, , , , , ,

[检例第20号]马世龙(抢劫)核准追诉案
[检例第21号]丁国山等(故意伤害)核准追诉案
[检例第22号]杨菊云(故意杀人)不核准追诉案
[检例第23号]蔡金星、陈国辉等(抢劫)不核准追诉案
发布时间:2016年8月11日

阅读更多

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2号:李飞故意杀人案

, , , , ,

(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2012年9月18日发布)
裁判要点
对于因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,被告人犯罪手段残忍,且系累犯,论罪应当判处死刑,但被告人亲属主动协助公安机关将其抓捕归案,并积极赔偿的,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节,从尽量化解社会矛盾角度考虑,可以依法判处被告人死刑,缓期二年执行,同时决定限制减刑。
阅读更多

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4号:王志才故意杀人案

, , , , ,

(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2011年12月20日发布)
裁判要点
因恋爱、婚姻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,被告人犯罪手段残忍,论罪应当判处死刑,但被告人具有坦白悔罪、积极赔偿等从轻处罚情节,同时被害人亲属要求严惩的,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性质、犯罪情节、危害后果和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,可以依法判处被告人死刑,缓期二年执行,同时决定限制减刑,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,促进社会和谐。
阅读更多